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体育百科 >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更新时间:2022-11-14 19:14:18

妈心理的读者,以家长为主,但同时也有很多迷茫的孩子会关注我们,偶尔和我们聊一聊自己的烦恼。


今天收到的这封信就来自于一个关注我们很久的女孩,这个女孩已经二十多岁,如今在一所光芒四射的985名校读医学士。


在大多数家长看来,这样一路品学兼优成长起来的孩子,将会拥有美满光明的未来,然而在这位女孩的信中,却写满了痛苦和难过。


她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01.


见字如面,我是一名26岁的在读女士。


关注你很久,我猜你的读者中有很多学习不好,或者正处在叛逆期孩子的家长吧,像我这样985在读,学的又是医学的孩子,可能会是他们无比希望自己孩子拥有的未来。


然而其实我并不快乐。


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在外面打工,我的童年回忆里,只有陪伴我长大的爷爷奶奶,完全没有爸爸妈妈的概念。


直到我快六岁,我才对妈妈有了清晰的印象,虽然之前逢年过节他们也会回来,可总是来去匆匆,根本无法给还小的我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


然而妈妈这次回来,将年幼的弟弟带去了打工的城市,依然将我留在农村,一直到我初三时,才在爷爷奶奶的要求下带到了城市里。


一开始我带着无比的期冀和兴奋,不是因为终于可以去大城市生活,而是因为我终于可以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了。


然而真正到了这边我才发现,原来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的日子,和我想象的并不相同。


妈妈爸爸在城市打工,生活节奏很快,压力也很大,这让她的脾气很是暴躁,而我就成了她的“出气筒”,下班回家,动不动就会把我拉过去罚我站墙根,有时候气不过了还会上手拍我两下。


妈妈说,都是农村的爷爷奶奶把我惯坏了。


妈妈又说,如果不是因为我,他们也不会欠这么多的贷款要在城市买房子。


即便心情好的时候,妈妈也会拍着我的肩膀告诉我,爸爸妈妈为你牺牲了这么多,你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爸爸妈妈。


其实比起我,弟弟更加淘气顽皮,学习成绩也没有我好,妈妈也会因为学习骂弟弟,但是我能从妈妈对他和对我的态度中感觉到明显的不同。


同样是被妈妈教育,弟弟可以用撒娇求饶的办法换来妈妈的“放过”,而我却不敢有这样的尝试。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一开始我还会安慰自己,说不定是因为弟弟跟爸爸妈妈生活的时间更久,爸爸妈妈才会对他有更高的容忍度……但是潜意识里我已经觉得,我是不被妈妈喜欢的那个孩子。


认识到这一点,让我非常痛苦,这个原本我非常希望拥有的家,变成了一个牢笼,我想要回到爷爷奶奶身边去,却被妈妈果断拒绝。


于是上了高中后,我就自己选择了住校,尽量不回家。幸好我遇到了一个对我很好的班主任,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还会适时对我进行心理辅导和安抚,鼓励我好好读书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用学习麻痹自己,同时鼓励自己,这样的“逃避”是有效的,让我安然度过了整个高中阶段,并考到了很远的地方读大学。


然而噩梦并未结束,读大学时,妈妈总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弟弟成绩不好没有出路,我作为姐姐要给弟弟找好退路,不要给家里添乱,要找个好工作,才能帮到弟弟。


而我考研读研的时候,妈妈甚至因为觉得需要花钱,想让我放弃考研,早点赚钱养家。


这样的话让我更加绝望和难过,为什么明明我已经尽力做到优秀了,妈妈却不愿意爱我呢,这样的疑问反复折磨着我。


即便到了现在,我还是和妈妈的关系没有任何积极的改善,我很少回家,就算过年过节也会找借口不回去。


每每接到妈妈的电话,我都会觉得抵触甚至是恐慌,无法在她面前放松下来。


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明明拥有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也有了供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可为什么我还会有如此沉重的挫败感?


我又该如何救赎我自己呢?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02.


这个女孩在信里写下的经历,无法不让人心疼。


要知道,每个看起来“变坏”的孩子背后,其实都藏着一颗受伤的心,他们在以各种别扭的方式,呼唤着父母,希望能够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


就像这位孩子的妈妈,没有出现在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童年阶段,而是在孩子青春期的阶段,又用暴力,辱骂,不断地伤害孩子,压抑孩子的需求。


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的心理状态是很难自然成长的,不仅仅是因为童年关怀的缺位,还在青春期受到了变相的打压。


要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


0-6岁是一个孩子的初生和探索阶段,而6岁开始,就正式进入发育性格和人格的重要阶段,孩子开始建立起独立的意识和人格。


在这个阶段,孩子内心世界的成长,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引导才不会因为无力和茫然而走进亚健康的状态。


然而,女孩在这个阶段却缺失了来自父母的陪伴,爷爷奶奶虽然给了她爱和关怀,但归根结底来自他人的爱和父母对孩子的意义是完全不同,无法取代的。


即便到了共同生活之后,孩子的妈妈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童年爱的缺失,反而用粗暴简单的方式将孩子推得更远。


可以看出女儿在不断妥协,尝试用好好学习和变得乖巧来争取父母的喜欢。但是,真正健康的爱是不需要反复讨好和争取才能获得的。


青春期正是孩子情绪最为敏感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父母说话的语气,对孩子的情商,气质,以及未来的性格形成都具有非常强烈的影响。


我们从这个女孩的描述里可以看出来,即便是后来足够独立的阶段,孩子依然对自己不满意,甚至存在讨好型人格的倾向。


认识到自己不被爱,并没有让她指责他人,反而更加强烈地反思和厌恶自己,因为她始终没有在自己希望得到的爱上得到满足。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03.


我们作为成年人,作为家长,其实对孩子的视角是缺乏关注的,这就会让我们和孩子发生分歧时陷入迷茫,不明白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突然变了一个样子。


但就像送来这封信的女孩一样,每个孩子的负面情绪都不是突然出现的。


可能崩溃和愤怒只在一瞬间,但在你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孩子说不定已经经历了一再的伤害。


这个女孩虽然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可是爷爷奶奶在童年的照顾,老师在高中阶段的扶持,都为她提供了力量支撑,让她能够追求学业,提升自己。


但即便如此,她还是存在着性格的缺失,而这种来自童年的创伤是非常难以疗愈的。


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如此极端的父母,但也不是每个经历创伤的孩子都有机会遇见这样的“幸存者偏差”。


每一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都有着爱,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对孩子的爱就会附加上各种各样的条件。


回想一下儿时,孩子牙牙学语时冒出的一字一句都能换来我们的鼓励和赞赏。


反而年龄增长后,即便孩子考试进步了,学会了一些新鲜的技能,却无法换来我们的满意。


当家长把各种标准添加在爱意的表达之上,就会传递给孩子一种观念:我对你的爱是有门槛的,你要做到XX,我才会爱你。


可我爱的还是(“我已经成为了985女士,可我还是不被爱”——一位读者来信)


这样的观念会赋予孩子极度的不安全感,要么,孩子会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不断自我改变,形成讨好型人格,要么为了挣脱这个逻辑循环,成为父母眼中的“问题小孩”


我们可以对孩子有要求,但要让孩子意识到,我们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是不会因为他学习好坏,成功与否改变的。


只有在爱里得到满足,需要被看见的孩子,才可以自信健康地成长,勇敢地面对未知的世界。


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无条件的爱,也希望每个家长都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孩子。

专栏
教你选择适合的育儿方法
作者:妈心理学习动力辅导
19.9币
3人已购
查看